行业资讯

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拐点已至,但是自主创新才是王道

  来源:311供应链研究所   作者:佚名
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,工业机器人 2019 年 11 月份产量达到 1.6080 万台,同比增长 4.3%,环比增长12%,从 2018 年 9 月开始, 机器人月度产量同比数据持续为负,继2019年10月份首次转正后, 再度保持正向增长,扭转此前13个月负增长的颓势,行业呈现复苏迹象。

据IFR预测,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,人力成本的上升,以及国家政策的扶持,2017-2022年我国工业机器人未来的增速可达30%以上,到2022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年销售量超过27万台。


工业机器人在行业中应用广泛,目前在汽车、金属制品、电子、橡胶及塑料等行业已经得到应用。 同时,随着技术的不断提升,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得到拓展。

由于工业机器人的使用提高了工作效率,因为其需求也在不断提升,根据IFR报告显示,2017年中国、韩国、日本、美国和德国等主要国家销售额总计约占全球销量的3/4,这也是因为这些国家对于工业自动化的需求的提升。 在全球制造业领域,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已经达到78台/万人。 随着工业机器人进一步普及,未来市场销售额将有新的突破。

2013-2020年全球服务机器人销售额及增长率


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阶段


我国的工业机器人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,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,即理论研究阶段、样机研发阶段、示范应用阶段和初步产业化阶段。


理论研究阶段是指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,主要是工业机器人基础理论的研究,为后续工业机器人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。

样机研发阶段是指20世纪80年代中期,工业机器人的研究得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,投入大量的资金开展工业机器人的研究,进入了样机开发阶段。

示范应用阶段是指20世纪90年代,这一阶段共研制出平面关节型统配机器人、直角坐标机器人、弧焊机器人、点焊机器人及自助引导类等7种工业机器人系列产品,实施了100余项机器人应用工程,国产机器人的产业化得到提升。

初步产业化阶段是指进入21世纪后,国家重视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,倡导产学研紧密结合,国内一大批企业或自主研制或与科研院所合作,进入工业机器人研制和生产行列,我国工业机器人进入了初步产业化阶段。


国内工业机器人行业概况


工业机器人是智能制造装备发展的一个热点,北京、上海、广东、江苏是国内工业机器人应用的主要市场。 关键基础零部件及通用部件、智能专用装备产业在河南、湖北、广东等地区也都呈现较快的发展态势。 未来工业机器人在国内市场的发展前景广阔。


近两年来,国内的机器人企业发展迅速,特别是骨干企业的研发生产能力不断提高。 沈阳新松、南京埃斯顿、安徽埃夫特、广州数控、上海新时达等企业不断发展壮大,产业化能力不断提升; 苏州绿的、南通振康、汇川技术、深圳固高等企业在关键零部件的研制方面取得明显突破; 广州瑞松、长沙长泰、唐山开元、上海沃迪、广州明珞等系统集成商已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。


工业机器人的主要核心零部件包括高精度减速器、伺服电机和驱动器、控制器、末端执行器、传感器等,因为多类零部件均依赖进口,国内厂商成本压力较大,这也是工业机器人未来发展的一个瓶颈。


发表日期:12/26/2019  浏览次数:2496